时事速递

 
课题组举行2016级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答辩会议

课题组举行2016级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答辩会议

2019年5月31日,课题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张颢、陈程、谈永琴,环境工程专业型硕士刘毅璠在河海大学本部水利馆408会议室举行了毕业答辩。 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范成新研究员作为答辩委员会主席,河海大学杨汉培教授、朱伟教授、张文龙教授,环科院蒋永伟高工组成答辩委员会委员,舒实博士为答辩委员会秘书。 下午2:00,答辩会议开始。硕士生张颢的答辩汇报题目为《基于饱和烃的转化规律进行超临界水气化含油污泥的反应研究》,硕士生陈程的答辩汇报题目为《藻泥超临界水气化磷转化规律及“一步法”磷回收研究》,硕士生谈永琴的答辩汇报题目为《太湖典型湖区水质、藻种及藻密度的异常分析》,硕士生刘毅璠的答辩汇报题目为《环保疏浚对浙江通济桥水库水质的影响研究》。答辩委员会各位专家对他们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现有成果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全票通过论文答辩,建议分别授予工学硕士学位。四位毕业生分别做了感言,表达了对委员会专家、朱伟老师及课题组同门的谢意,并进行合影留念,答辩圆满完成。 硕士生张颢答辩 硕士生陈程答辩 硕士生谈永琴答辩 硕士生刘毅璠答辩 硕士生张颢与专家合影 硕士生陈程与专家合影 硕士生谈永琴与专家合影 硕士生刘毅璠与专家合影 硕士生张颢与导师合影 硕士生陈程与导师合影 硕士生谈永琴与导师合影 硕士生刘毅璠与导师合影

 
课题组举行2016级岩土工程硕士答辩会议

课题组举行2016级岩土工程硕士答辩会议

课题组举行2016级岩土工程硕士答辩会议 2019年5月24日,课题组岩土工程学术型硕士王飞龙、王超在河海大学本部水利馆402会议室举行了毕业答辩。 由河海大学陈建生教授作为答辩委员会主席,南科院蔡正银教高、河海大学朱珍德教授、朱伟教授、东南大学丁建文副教授组成答辩委员会委员,舒实博士为答辩委员会秘书。 下午2:30,答辩会议开始。硕士生王飞龙的答辩汇报题目为《养护围压对固化淤泥的力学性质影响研究》,硕士生王超的答辩汇报题目为《压气条件下泥膜固结及渗气规律》。答辩委员会各位专家对他们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现有成果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全票通过论文答辩,建议分别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两位毕业生分别做了感言,表达了对委员会专家、朱伟老师及课题组同门的谢意,并进行合影留念,答辩圆满完成。   硕士生王飞龙答辩   硕士生王超答辩 王超与答辩专家合影 王飞龙与专家合影 王超与导师合影 、 王飞龙与导师合影

 
课题组参加河海大学与日本琵琶湖博物馆共同承办的太湖一琵琶湖蓝藻Workshop

课题组参加河海大学与日本琵琶湖博物馆共同承办的太湖一琵琶湖蓝藻Workshop

课题组参加河海大学与日本琵琶湖博物馆共同承办的太湖一琵琶湖蓝藻Workshop 2019年4月16日至22日,河海大学朱伟课题组赴日本参加了河海大学与琵琶湖博物馆共同承办的太湖一琵琶湖蓝藻Workshop。 课题组朱伟老师、谭啸老师、博士生陈怀民、王若辰、冯甘雨和薛宗璞参与了本次交流,首先在琵琶湖博物馆与大塚泰介等琵琶湖博物馆的特别研究员举办Workshop。交流会上:课题组朱伟老师作了《太湖水质、蓝藻、水华的几个问题》的报告,谭啸老师作了《不同形态微囊藻群体的分离及其胞内胞外特征》的报告,冯甘雨作了《微囊藻群体生长及光利用的研究》的报告,陈怀民作了《风生流对蓝藻水华形成的影响》的报告,薛宗璞作了《微囊藻群体在风生流作用下运动规律的模拟》的报告,王若辰作了《蓝藻的预处理产物培养产油藻的研究》的报告。 琵琶湖博物馆的大塚泰介综合研究员作了《琵琶湖的藻种演变》的报告,日本福井大学廣石伸互教授作了《利用形成的抗体检测不同种微囊藻单细胞》的报告,今井一郎特别研究员作了《活用水草控制微囊藻水华的可能性》的报告,根来健特别研究员作了《蓝藻对净水处理的影响和对策》的报告。 本次交流会后,课题组参观了琵琶湖博物馆关于琵琶湖地质、生态变迁的展览内容。次日乘坐新干线前往东京,与千叶大学的天野佳正教授进行交流,并参观了天野教授所在的综合安全卫生管理与环境安全部的实验室和检测中心。 最后课题组前往东京的隅田川的民俗博物馆、上游河岸和亲水公园进行参观和考察。隅田川曾经由于工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而饱受污染,从1985年起,人们采取诸多行动治理隅田川,人们的关注点已经不局限于“水质”,而是逐渐扩展到“生态”,从修复水的“功能”到修复人与水的“和谐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防洪墙被拆除并改造,直立驳岸向斜坡土堤的改建、亲水平台的修建,都在有条件的地段进行实施。隅田川远非自然,但已经在水质、生态、景观以及城市生活文化交融方面取得很好地治理效果。课题组同门就“如何修复水与人的关系并增进二者的亲近关系”“亲水公园中的生物质淤积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朱伟老师做研究报告 谭啸老师做研究报告 博士生冯甘雨做研究报告 博士生陈怀民做报告 博士生薛宗璞做报告 博士生王若辰做报告 大冢泰介研究员做研究报告 廣石伸互教授做报告 今井一郎研究员做研究报告 根来健研究员做报告 太湖一琵琶湖蓝藻Workshop成员合影 参观千叶大学综合安全卫生管理与环境安全部实验室 ,与天野教授交流 隅田川河岸考察 隅田川亲水公园考察

 
中国水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 ——疏浚与泥处理利用分会在南昌召开

中国水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 ——疏浚与泥处理利用分会在南昌召开

2018年10月20日至21日,中国水利学会疏浚与泥处理利用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工作会议及中国水利学会2018学术年会疏浚与泥处理利用分会在南昌召开。 10月20日晚,中国水利学会疏浚与泥处理利用专委会第一届第四次工作会议第一部分,讨论并全票通过了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付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高工韦华、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高工寇晓强、河海大学副研究员陈龙、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工程师陈翠霞5位新增委员的加入。会议第二部分进行了2017-2018年年度总结,朱伟教授就专委会的现状及前进方向发表了简要讲话。会议第三部分进行了2018-2019年度的工作讨论,专委会主任委员朱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蒲诃夫教授、浙江省疏浚工程有限公司罗显文高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韦华高工,专委会秘书长河海大学闵凡路副教授,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曾玲玲教授、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肖许沐主任等二十多位专委会委员参加了会议并就自己近期的工作上遇到的问题或新的发现进行了热烈地讨论。   10月20日,中国水利学会2018学术年会疏浚与泥处理利用分会场会议开幕。中国水利学会学术交流与科普部张淑华主任、专委会主任委员河海大学朱伟教授发表讲话并致辞。专委会委员,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单位的技术骨干等1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为期一天,会议中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范成新研究员、清华大学周建军教授、清华大学方红卫教授、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董元华研究员、南京大学张效伟教授、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生态分院肖许沐院长、河海大学大禹学院院长朱伟教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肖建章高工、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工程公司寇晓强高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韦华高工、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董超强、河海大学博士后舒实、河海大学博士生范惜辉、河海大学硕士生崔岩、上海大学硕士生林哲鑫等16位代表,分别作了“如何在环保疏浚中融入生态理念”、“有关中国污染土壤修复的几点思考”“长江生态环境修复重点与上游清洁电力发展”、“长江中下游水沙变化及其水环境生态问题的初步思考”、“疏浚泥浆中性脱水技术研究”、“基于MICP技术的淤泥固化研究”等主题报告。 在综合讨论部分,邀请到管理、设计、施工、科研各部门的专家、企业高管和相关部门代表,围绕业主遇到的问题、设计方面的问题以及施工单位等工程实施期间遇到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同时在场的有关高校、科研院所、施工企业、水库管理单位的专家和代表也分别作了发言,阐述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通过各位专家、代表的积极参与以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大连湾跨海大桥年底前正式开工 总投资估算297亿

大连湾跨海大桥年底前正式开工 总投资估算297亿

来源 新商报 中山区解放路 四十二中附近 公里(桥梁0.5公里,隧道5.5公里) 东港商务区 黄白咀入海处 市内段 西海屯登陆处 公里(全部为桥梁) 格林小镇小区南侧 与规划9号路连接处 新区段 黄白咀入海处 公里(隧道5.1公里,桥梁9.9公里) 新区 西海屯登陆处 海上段 采用“南隧北桥”方案,桥隧转换人工岛0.5平方公里 备受瞩目的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年底前将启动“沉管干坞陆域场平工程”,标志着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预计明年主体工程将全面开工。 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后,将极大地缓解高峰时段振兴路、振连路的拥堵现状。届时开发区中心地段与主城区中心区域的通行距离可缩短30公里,通行时间缩短至少30分钟。 前期工作 开工前诸多障碍全部扫清 2015年4月27日新区成立了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新区城建局。在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专门设立了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配备15个编制,拨专款作为前期工作经费,全力推进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加强工作调度,研究工程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明确工作方向。 工程已于今年4月13日获得市发改委批准立项(大发改审批字〔2016〕26号),并纳入国家《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和国家20部委联合公布的第三批PPP示范项目。 洽谈对接 全力推进横向交流合作 加强与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大连理工大学设计院等设计单位的密切协作,主要领导带队拜访中交集团、中铁建集团、中建集团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与国开行、工行等金融机构、意向投资方进行多次对接洽谈,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全力争取引进有经验、有实力、有远见的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项目建设。 与东北财经大学共同成立了PPP创新课题组,专项破解现有政策制约,利用新区现有多项叠加政策,大胆先行先试。 数字·工程进展 前期审批共需办理前期审批手续15项,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和航空限高、海军意见等2项专题的审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其余11项专题研究报告正在编制报批中。 主体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初步设计工作将在本月底完成中间成果,设计咨询团队已入驻新区跨海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开展工作,总计16项专题研究正在有序推进。同时,还启动了人工岛概念规划设计、岛壁结构等研究工作。 淤泥对于开挖“新开航道”、海底隧道产生的2000余万方淤泥,将本着经济、环保、科学、创新的原则,想方设法进行充分利用。 填筑桥隧转换人工岛面积为0.5平方公里,预计利用淤泥600万方。已委托河海大学借鉴日本淤泥处理的先进经验,开展淤泥固化技术专题研究。